##EasyReadMore##

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良善作為社會強制力的不正義


在某些場合裡面,面對那些對看起來沒什麼不好但在法律上禁止的行為的質疑(EX:妨害風化、吃狗肉),他們的支持者可能會做出這樣的回應:「這是任何一個有良知/道德/善良的心……(任何你想得到的)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但是,良知真能作為限制自由(以政府的強制力式的限制)與人權的理由嗎?
在<基本人權的制定──約翰‧羅爾斯的無知之幕裡>我提到過,在無知之幕底下,所有人為了確保彼此的能夠有平等且不被犧牲的權利,我們必定會同意一個能夠維護所有人的基本權利的方案。這也就是說,在一個彼此之間擁有各種不同善觀念的多元社會之中,僅僅依據某個善觀念而禁止某些行為,事實上是一種拒斥擁有其他善觀念的人實行自己理想或自己善觀念下的權利的;換句話來說,這種依據己身價值而非防止基本權利的侵害再我看來,除了造成的傷害比較小之外,與納粹和燒女巫這些令人髮指的暴行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當然,也許有人會問我:「如果我們不依照人的信念與價值來決定社會規範,那麼什麼樣的憑藉會是我們能夠接受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應會是我在<基本人權的制定──約翰‧羅爾斯的無知之幕裡>提過的,我們應該在無知之幕之後放下自己的偏見,並且使用理性來做為尋找適合並且尊重所有人的社會規範;或許是因為秉持著這種想法的緣故,我對於指依照傳統做為指導原則行事,或是社群主義有著下意識上的排斥或是敵意。

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十二年國教討論──社區高中與社會正義


八月二十一日反畸教行動結束之後,一直有人對於我們廣設優質公立社區高中的訴求感到疑問:「目前的高中職提供的名額不是已經超過學生總數了嗎?校園優質化與高中職免學費難道就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嗎?這種廣設高中的要求會不會如同當初廣設大學一樣失敗?」
再這篇文章裡,我想分成兩個層面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是我對這個訴求的理由,另一些則是我對於質疑的回應。


我想推動的理由

我想先從台灣學生的組成來討論這個問題,依據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費方案(節錄本)中提到,在98學年度中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953,895人裡,有491,523人屬於私立學校的學生,扣除一些辦學良好的私立高中後,有約50%的人事實上屬於私立學校的一員,在參照各公立高中職的最低錄取分數以及公私立學校學生就學狀況、隔代教養比例之後,我們幾乎可以做出這樣一個結論:「台灣有約50%的成績中後段的學生在私立高中職裡唸書,而這些學生裡比起公立學校而言有很大一部份在社經地位上是較為弱勢的。」
這正是我們主張必須廣設公立社區高中的原因,這些私立高中職不只收費高昂,在辦學品質上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校風上也極度保守,打壓社團、學生穿著以及人際交往;而我們也不認為學費齊一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私校的高額收費通常不僅僅是學費、更多的是一些巧立名目的代辦費與學雜費等。
換句來來說,我不認為有人應該因為體制上的因素而被迫只能選擇這些費用高昂且素質低落的學校;尤其是本來在社經地位上就是弱勢的人;這是一種基於社會正義出發的想法,所有的人在接受教育的權利上,應該受到平等的照顧,如果我們拒絕讓公立學校能夠承擔大部分想要升學的人的人數,事實上就是忽略了那些社會底層的人的困境。
另外,在我們推動課堂選修以及小班制教學後,對於教室以及教師的需求量極有可能會大幅增加,我不認為現在的公立普高人數有辦法吸納十二年國教實施後的大增的普高以及教室教師等需求。
總而言之,我們之所以會提出廣設公立高中的需求,除了在於看到社會大眾對於學費以及教學品質上的普遍需求之外,也認為他是為了推動十二年國教的多元適性發展、教學正常化所不得不為的必要措施。


對於質疑的回應

校園優質化
而所謂的校園優質化,再我們看來才是真正的重複多年前的廣設大學所蹈的覆轍:把一堆私立技院硬轉成普通大學,造成了廣大的學生負擔以及大學生素質的下降,我們會說校園優質化不可行,第一點在於我不認為那些管制學生頭髮、交往之類的嚴厲校風有辦法改;第二點是我不認為那些已經習管壓榨學生、沒給學生什麼資源的私校有辦法作出什麼改變;第三點是那些風評已經很差的學校在大學區制下事實上也會是選擇志願上比較差的學校。就如同當初的廣設大學一般,名字變了,但實際上根本沒什麼變。

學費補貼
這點可以在上文裡找到,私立學校之所以貴,並不僅止於他的學費,而是諸多名目的代辦費與雜費。

高中職的總人數已達飽和
這點也是如我們在上文裡宣稱的一樣:所謂的飽和是指「高中+高職」、以及「公立+私立」,我們所追求的是單單公立高中本身就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非所有的名額合起來之後的結果,因為這勢必會導致某些不想唸高職的人因為名額不足而傾向於高中。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 新聞稿(發布稿)

針對教育部所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我們肯定其欲推動之理念,惟草案內容與其推動之精神顯背道而馳,甚至有拉大城鄉差距、藐視弱勢族群權益、增加家長負擔等更大的弊害,我們希望政府能夠落實以下訴求,以其當初十二年國教的理想與目標能夠真正落實

1. 廣設優質的社區高中,有效舒緩升學以及家長的經濟壓力、維護學生平等的受教權。

2. 落實課程選修制,以期能夠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多元學生,有效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

3. 課程時數刪修,讓學生能花更少時間在學校的課業上,給予其更多機會探索自己興趣、減輕學科上的壓力。

4. 溝通重新啟動,在各項會議中加入學生代表,納入學生建言,才能確實了解目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5. 有效落實配套,解決公立學校不足、校際辦學品質差異與課綱無助於達成十二年國教目標之問題,在配套完成之前,對於全面推動請不要淪落於喊價的方式列出時間表。

6. 認知特色招生意義,以專案審查與尊重各校自主代替總額限制:特色招生應涵括諸如以體育、舞蹈、美術、音樂、烹飪、學術或績優等多元面向,限制縣市特色招生人數上限而非以專案審查決定是否為特色學校或特色班級,不僅會限制縣市的多元適性、培育人才的潛力,也有可能導致特色招生僅僅淪為目前績優學校的另一形式之附庸,為有特色招生而刻意特色的情形。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
發言人 洪靖 0988140767
新聞連絡人:
洪靖 0988140767
黃千嘉 0968063340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連署]反對政府的畸形版十二年國教!救救台灣學生未來!

連署網址
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8504333400


連署如果擔心的話,只要留名字就好囉~
請大家助我們一臂之力
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忙


大家好,我們是一群對於台灣教育相當關心的學生

不知道各位是否曾經描繪過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藍圖?
是不再被念不完的課程與考不完的試壓得喘不過氣?還是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入學與受教權,不在因為城鄉差距而導致競爭上的巨大劣勢?或者是學生可以快樂的在中等與初級教育裡就找到他們的適合的發展方向、每個理念與理想再教育裡都能被平等的尊重並給予實踐的機會?

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教裡畫了這樣的一個藍圖,他告訴我們;「你要的多元與平等的教育理想將在這裡實現。」我們肯定教育部願意試圖讓台灣的教育往此發展的精神,但很遺憾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站出來反對教育部目前的十二年國教草案。

在教育部所推動的方案之中,我們看不到這種改變的趨向,我們的學生學的東西還是一樣是套裝式的、相對於西方而言既博且深的課程內容、看不到教育部要如何解決高職生的資源投注受到漠視的問題、看不到除了每週沒幾個小時之外的生涯課程之外,我們還投注了什麼其他的資源幫助學生探索以及發展他們性向與能力的規劃、也看不出教育部怎麼可能在103年讓各個學校的品質與資源都達到均質與優質化、我們的高中生履歷還是幾乎都是那個樣子,要嘛一類要嘛二類要嘛三類,在他們理論上應該要走的學術路線之中,這種讓學生幾乎出自於同一個模型的教育方式,要怎麼讓大學擺脫考試束縛,令教授找出除了考試以外,更能判斷這個學生是否適合該系所的方式,我們實在想不到。

我們看到的僅僅只有那對於百姓稍有幫助的學費補助、升高中職的免試制度、以及有關單位所宣稱的在我們眼中幾進於捏造的社會共識。我們肯定十二年國教的理想,但我們反對這種毫無助於理想的完成以及立場的偏頗的十二年國教。

請各位多給予我們支持與協助!

聯絡方式: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社團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199841206768105/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anti.twelve 

發言人:

洪靖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285495281

黃千嘉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213499552 



相關文章連結:
我們需要多少倉卒之下的粗糙教改?堅決反對畸形版的十二年國教
http://victor2923.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html

十二年國教討論──免試神話以及他所弱化的競爭力
http://victor2923.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686.html

十二年國教討論─圖利富者、擴大城鄉差距與炒作房市的免試制度
http://victor2923.blogspot.com/2011/06/blog-post.html

十二年國教討論─免試所導致的高職毀滅
http://victor2923.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29.html
發起單位: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