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 新聞稿(發布稿)

針對教育部所推動的十二年國教,我們肯定其欲推動之理念,惟草案內容與其推動之精神顯背道而馳,甚至有拉大城鄉差距、藐視弱勢族群權益、增加家長負擔等更大的弊害,我們希望政府能夠落實以下訴求,以其當初十二年國教的理想與目標能夠真正落實

1. 廣設優質的社區高中,有效舒緩升學以及家長的經濟壓力、維護學生平等的受教權。

2. 落實課程選修制,以期能夠培養更多不同面向的多元學生,有效達成適性發展的目標。

3. 課程時數刪修,讓學生能花更少時間在學校的課業上,給予其更多機會探索自己興趣、減輕學科上的壓力。

4. 溝通重新啟動,在各項會議中加入學生代表,納入學生建言,才能確實了解目前學生所遇到的問題。

5. 有效落實配套,解決公立學校不足、校際辦學品質差異與課綱無助於達成十二年國教目標之問題,在配套完成之前,對於全面推動請不要淪落於喊價的方式列出時間表。

6. 認知特色招生意義,以專案審查與尊重各校自主代替總額限制:特色招生應涵括諸如以體育、舞蹈、美術、音樂、烹飪、學術或績優等多元面向,限制縣市特色招生人數上限而非以專案審查決定是否為特色學校或特色班級,不僅會限制縣市的多元適性、培育人才的潛力,也有可能導致特色招生僅僅淪為目前績優學校的另一形式之附庸,為有特色招生而刻意特色的情形。

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
發言人 洪靖 0988140767
新聞連絡人:
洪靖 0988140767
黃千嘉 0968063340

16 則留言:

  1. 看不出來這些訴求達成後推動十二年國教要怎麼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to灰塵
    我不覺得單單只靠教育有辦法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不過我想如果我們能夠靠廣設教學品質不錯的公立學校,在教育部份緩解這個現象。
    就造成的城鄉差距程度來說,我認為:
    目前政府版本十二年國教>現狀>我們的訴求

    回覆刪除
  3. 城鄉差距是必然現象,家庭經濟能力與父母的教育程度對於孩童的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影響。這種家庭多聚集在城市裡面。教育程度高的確影響著未來孩童的社經地位,解決方法是,所有小孩的教育國家負責,大家都受一樣的教育,沒有補習,沒有家教。放學就是放學,沒有課後輔導。

    回覆刪除
  4. 早期一波的大教改已經有廣設高中大學(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普遍都能唸到大學),目前至少聽過不少大學有招生問題,甚至往外擴召外籍生(所以他們相當支持大陸學生來台政策),高中職感覺應該也會有相同的問題。數量廣設我目前抱持疑問:「目前的高中職數量是否不夠?還是面對人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其實相反?」

    或者,根本的原因是少數學校超收了學生?那麼限制收學生的數量,然後新設高中來均分,教育經費是否負擔得起?據我了解,現在的十二年國教,打算把所有國立高中改成縣立高中,經費由地方政府教育處局支應,至少在我待的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這裡的反應,這種經費開銷是相當有負擔的。那麼,何況是再加以廣設新學校。

    不過在底線上,我會同意某些地方應該加設優質高中,例如你提的通學困難的台東縣。其他學校我則認為以目前教育部推的優質化策略應該就足夠了(當然,我是假設優質化真得有助於讓志願更多元或至少學校的關鍵水平趨向一致,而不是老往少數的學校跑的前提下,而教育部看起來的確是有想這麼做)。

    回覆刪除
  5. to 灰塵
    我不覺得你這種說法是對的,廣設大學所遇到的問題很大來自教育部使用最便宜的方式設立大學,把那些爛爛的私立技職轉成私立大學,這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那些爛大學根本沒有作教育的覺悟,所以現在才不只學生的負擔增加,而且大學的文憑也不太值錢。

    回到高中職人數部分,我對於這件事情事實上是抱持相當自信的態度的,我認為在十二年國教開放之後,"普通高中"的人數勢必大增,而目前我們普高所吸納的學生人數至多也才50%,而且別忘了,這些學校有不少學校是私立學校,收費高昂(我不認為補助學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私校之所以櫃其實也不全是因為學費,而是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也有不少的辦學品質相當低落(校風啦、老師之類的),要我因為高中社區化而唸這些爛學校我才不要哩!

    我「猜」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學區會這麼大,而且之後還會弄一些奇怪的會考的原因。

    而所謂的高中優質化在我看來,有點像是走當初私立技職轉普大的老路......

    另外,我認為就算我們有少子化的問題,設立社區高中這種事情還是是可行的,因為我認為如果我們落實課程選修以及小班制的話,教育空間以及資源的需求上勢必大增,因此我不認為公立高中會有數量太多的問題。

    至於經費,我想這個問題其實相當枝微末節,十二年國教是不是社會福利政策?既然是福利政策,那麼政府本來就應該自己想辦法弄錢,或許收稅或許減少其他地方的預算之類的,我覺得要嘛你就把十二年國教弄得完整,要嘛你就不要弄;搞個畸形的東西不只浪費錢、達不到預設目標,而且還會造成一些弊害。

    回覆刪除
  6. 關於第一段,我前面提廣設是在說「現在大學有招生問題,高中也可能會有,因此再繼續設高中職是不划算的,學生數不夠沒有學費撐,學校會經營不起來」,這跟廣設大學出現爛學校這件事無關啊,還是你在說因為有爛學校所以有很多人沒去唸導致招生出問題?(如果是這樣,我的回應是,我所了解的狀況不是這樣,而是確實跟少子化有關。)

    接著,我看不懂第二段為什麼你突然要提高中職人數的狀況(我應該沒談這個吧?)。不過我覺得你的自信太高,目前社會趨勢已經逐漸接受技職教育,而且認為走技職教育比普高來得有前途的人大有人在。我同意可能唸高中的人會比現在增加,但是否增加到誇張的程度我待保留。

    你訴求裡提到的優質社區高中,跟教育部推的高中職優質化優質的地方有什麼不同嗎?至少我在這份文宣上看不出來耶。然後為什麼高中直優質化會有點像私立技職轉普大的老路?

    我談的設立新的社區高中的問題是經費負擔的問題,你把班級落實選修跟小班制,看起來不會比較便宜啊,光選修課程與小班制需要增加的師資就有多少了,何況是多經營一個學校的行政人事費用有多可觀。

    這不是純粹的經費需求問題,我認為「廣設」優質社區高中至少目前看起來理由很薄弱(不值得花那些錢),倒不如把既有高中職優質成你想要的樣子。

    回覆刪除
  7. 這樣的話我沒有抓好你第一段的東西,不過他應該不影響討論。

    關於第二段,我之所以會提人數,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增設高中是可以應付你所指的人數問題的,這點可以放再後面一起說;
    另外,我不覺的就算社會逐漸能夠接受技職教育能夠緩解多少這種問題,試問有多少小孩在國中畢業之後就有明確不移的職業志向?不可能嘛!另外,當初推動教改事實上似乎是有意的要讓台灣的高中生變多,以前的高中高職比是3:7,不過這離題了。我要說的是,對於沒有明確志向的大部分人來說,普高理論上是他們比較好的選擇。

    教育部推動的高中優質化難道不跟私立技院轉私大很像嗎?那些私立技院本身的風評就不太好,收費也高;教育部當初輔導他們轉型的時候不也是說要設好優質的大學嗎?我會說校園優質化不可行,第一點在於我不認為那些管制學生頭髮、交往之類的嚴厲校風有辦法改;第二點是我不認為那些已經習管壓榨學生、沒給學生什麼資源的私校有辦法作出什麼改變;第三點是那些風評已經很差的學校在大學區制下事實上也會是選擇志願上比較差的學校。

    另外,我本來就沒說落實選修和小班制會比較便宜啊!我的意思是當我們試圖落實這種教育時,需要的空間以及人力會大增,因此不用擔心高中過量的問題。

    最後,除非你不打算把多元適性的選修課程之類的東西弄好,要不然我不覺的廣設高中會是不必要的,但誠如我之前一直所講的:你要嘛就弄個能夠維護多元適性的十二年國教出來,要嘛就什麼不要弄。

    回覆刪除
  8. 關於志向,我覺得可以作實驗調查看看。不過我記得應該有相關的統計數字,但我不清楚去哪裡找,可能要找學術論文。

    高中職現在管制頭髮幾乎已經是相當少數,而且我猜那應該也不是優質化所在意的東西,教育部的優質應該是指讓學生家長更有選擇就讀的意願,基礎上通常是硬體教學設備與充足的師資,進階上則是例如教學輔導提升課業競爭力。而我猜,現在會把管制頭髮跟交往的校風列入入學的重要考量的人應該不多,一個重要原因大概也是通常入學前不會知道也沒去調查,而我也不排除意願上,目前的升學主義讓學生更在意的是儘量選擇自己能考到的升學率最好的學校,而不是去考慮一些有的沒的。

    我同意你說的第二點觀察,而第三點是選擇意願問題,我們在談的應該是實際上學校提供的東西有沒有被優質化,這應該不蘊含有沒有好學生選擇它帶來的優勢。

    你提那個沒有比較便宜就鬼打牆了啊,因為我之前質疑的是花前的問題。多元適性看起來跟有多少高中職沒什麼關係啦,高中職的多寡,我目前只看到對通學有影響而已,就算跟多元適性有關,也看不出來多設學校有什麼值得花那麼多錢,為什麼不在既有的學校多開點課程加強就好。我同意要弄就弄好,但我認為弄好也有省錢的做法,你不可能會想花二十兆去買一個全世界最先進的教育學校(這只是比喻)。

    回覆刪除
  9. 1.我在之前根教授的談話裡是得知了這樣的一個訊息:就算是非常重視職校的德國,高中生的數量還是多於高職生的,而台灣近年來才有這個趨勢。

    2.我不覺得校風應該優質化所不在意的東西,而且我覺得你似乎落入了目前高中的思考方式,如果我們開始了培養學生多元適性的相關課程,那樣的話教育出來的學生所學的東西的落差之大,可能讓我們在除了少數特別學校外很難找出什麼以升學或是學科學術能力的學校了,這個時候學校的校風(不會僅指交往和頭髮好嗎= =)啦、對學生的態度相當程度上決定了他在培育學生各種才能上的優勢,也會是一個吸引學生的點。

    3.我覺得你把第二點和第三點排除是沒有道理的,我認為很大程度上,第二和第三點是互相關聯的。

    4.你沒有搞懂啊!既然你要玩選修、要搞小班制,那樣你的教室教師需求量就是得增加,我不覺得學校增設課程有辦法彌補這個問題,當我們光連數學一科課程都可以有基礎中級進階之類的分類的時候,你真的覺得我們目前的學校數量是夠的?

    5.另外,增設學校的另一點也在於,我們可以讓大家都不必受到私校的高學費與低品質的荼毒。

    回覆刪除
  10. 就根據你設的點來回應:

    1、我認為得國的例子很簡單,因為他們有比較好的高等教育,相對的,台灣的普通大學普遍來說不怎麼樣,從薪水來考量,技職路線對課業不出色的學生來說比普通高中投資報酬率來得高。不過就算不談這個,歪國的技職狀況作為推測國內的依據,光是靠「人家很重視,所以我們就...」作為條件也太薄弱了吧!

    2、如果那是可能發生的(學生不再追求升學),我也能說再死板的學校也會因為市場需求與大量新進的各種多元教師帶出新的校風,或者那些頑固份子會輕易地被淘汰。進一步說,要學生多元適性,你應該還要去談高等教育,高教文憑才是整個社會趨向升學的關鍵,怎麼想我都覺得你把高中弄多元,只是讓多元學校不受歡迎而已,學生普遍的第一志願仍然是升學率掛帥的學校。

    3、我看不懂為什麼你說我把二跟三排除,而且好像認為我認為那兩點沒關聯。那是什麼意思?

    4、很多學校大得很啊,是你們都市學校太小讓你有這種錯覺。我可以在既有學校新設校舍建築來負擔課程需求,那絕對比新設學校所增加的校地與行政人事成本來得低到掉渣。再者,你有多少把握在不碰高教改革的前提下,學校、政府、學生、家長會對非核心課程重視到這種(為了新課程開新學校、大量聘雇老師、小班制)程度?

    5、那為什麼你不乾脆叫政府把私校公營化或輔導轉型?就算不這麼做,增設一些法規(師資評鑑的新標準、強制不能這樣那樣)讓私校改變也是很常見的做法啊,你對法規這麼沒信心嗎?

    回覆刪除
  11. 1.我認為你是沒有考量到目前薪水的差異,技職生、學士、大專生或是科大學士的薪水是有差別的,就現狀來說,又有多少人是在技職畢業之後投入了那個職業的就業市場?
    另外,我會提到德國,只是想表達這樣的一個概念:「不管你在怎麼重視職業學校,對於一個沒有明確志向的學生來說,高中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然後,我還是覺得你陷入目前高中的思維模式的情形很嚴重啊!你怎麼會認為以後我們的高中會跟目前一樣走很多很深很難的學科路線?

    2.我想你誤會了我的意思,我並非是只不追求升學(我認為一個國家應該儘可能的讓人民接受完整的教育),而是多元教育。還有我對於這種讓市場機制自然淘汰不良學校的事情很反感,納在浙些爛學校被淘汰之前的學生該怎麼辦?
    另外,我當然會去談高教啊!應該是會從改變高教的入學方式著手。

    3.我發現我沒講清楚,我的意思是這兩點你不應該分開來看。

    4.我們應該有資料可以調查學校的教室閒置率,但我不覺得目前的學校教室閒置率和老師人數可以應付將來2~3倍的空間與人力需求。
    另外,鄉鎮地區還會有另外一個問題:通勤。
    台灣319鄉鎮裡沒有高中高職的有1百多個,沒有高中的只會更多。

    5.老實說我對這個什麼麼信心耶!我不覺得我們能限制或是應該限制私校的收費方式,以及他的辦學方式。

    回覆刪除
  12. 1、如果你的假設是未來高中職教育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那我同意我沒辦法用現在的情況來推論未來志向走向。但同樣的,你也沒辦法藉由現況宣稱未來的學生會有比較高的比例跑到普通高中,除非你有全新的證據。

    2、我在之前的2說的完整版本是這樣:「如果那是可能發生的(學生不再追求升學,而是追求多元適性教育)....」我的推論沒有改變。

    3、我應該只是跟你之前一樣把它分點講,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我知道你大概是在說別的東西,但我目前看不懂你在反駁我什麼。

    4、這看起來是你的工作,既然在這方面有花錢浪費的疑慮,推動上你遲早要證明「廣設」在空間需求上是有必要的。再者,我覺得通勤不是什麼大問題耶,起碼它很難獨立作為支持廣設的理由。

    5、是喔,那就那樣吧。

    回覆刪除
  13. 1.西方國家的高中高職比

    2.我猜到時候就算升學掛帥,注重的會是另外一種形式,因為學生彼此間的異質性會拉高非常多。

    3.我的意思是這二點某種程度上會有關聯,特別是表現在私立學校上,當然,如果你能先不計成本的把學校提供的東西優質化一段時間後,問題有可能解決;但我不認為那些已經習慣應付比較不受現今教育體制下認同的學生、那些採取高壓管制學校可以或是有辦法做出什麼改變。

    4.根據不負責任估計是不行。
    另外,我覺得"通勤"是足夠的理由耶!要看你通勤多久,我個人是覺得既然要搞社區高中那樣通勤時間單程不該超過1小時

    回覆刪除
  1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5. (前面打錯一個要點號,重波)

    1、我想像不出來有哪個西方國家的高中職教育符合多元適性?(美國?芬蘭?)還是那種程度就是你所追求的?(是的話還挺意外的。)

    2、升學掛帥造成的現象不會改變:大學熱門科系(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那些)考試入學所需求的科目會成為熱門科目,其他科目會成為次要。就算大學入學考試可以直接排除科目而統括「所有」多元適性課程做為入學依據,還是有缺點:多元適性不再適性,而是學生努力追求全能。

    3、「第三點是那些風評已經很差的學校在大學區制下事實上也會是選擇志願上比較差的學校。」這句話不是在說,因為選擇志願比較差,所以裡面包含了比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讓私校的優質化產生障礙?(我之前在說的是這個。)

    4、從經費來看,使用接駁車或貼補車資會比較省錢。如果你在意睡眠的問題,我會進一步主張上課時數應該縮短,不需要太早到校也不用太晚回去。目前看起來社區高中的理念應該就是為了通勤,你不能拿社區高中為通勤背書,除非我漏掉什麼社區高中通勤以外的必要理由。

    回覆刪除
  16. 最後的結果就是有錢人住的地方就是明星高中...不信 看美國就知道了,學區跟房價是正相關的

    回覆刪除